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画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让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绘画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画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美术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适时利用好奇,激趣乐画。
根据小学生爱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绘画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带绘画兴趣小组时,我出了这样一题:《树干也能变漂亮》,同学们一看题目就乐了,树干有什么好画的,只要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画几道线不就得了吗?确实,很多小朋友就是这么画树干的。可是,树干都是这样的吗?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而出示各种树干的图片,让学生仔细地看一看,从而发现,除了单个的树干外,还有几株树干合在一起的树干呢。通过观察,简单的树干变漂亮了。树干的表面都有一层树皮,它们是树的衣服,画树干的关键当然是要画好树皮,树皮是什么颜色呢?树皮一定就是棕色吗?再一次提起学生胃口,他们自然而然的开始仔细观察起树皮的颜色来。树皮的颜色找出来了后,再看看,在树干的上面还有什么?这些小圈圈或小道道不管是大是小,都会组成各种形状,在画它们的时候,可以联想一下,它们像什么形状呢?一步步,不失时机诱发,使学生对树干感起了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就有东西可画,有东西可联想,从而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