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学综合论文 点击榜
- 国际符号学的困境和希望——芬兰符号学大会前后的省思
- 汉文化资料库不同层次的实用要求
- 用现代史学眼光审读《水浒传》
- 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上)
- 论焦竑的文论及其学术基础
- 意象主义写作
- 重估荆公新学——评《王安石学术思想研究》
- 文化定义•文化表现形式•文化生产
- 疑古 释古与重写思想史
- 钱绪山语录辑逸与校注(下)
- 郭店竹简“■”字与孔子仁学
- 东巡碑引起的西巡记
- 潘重规先生与二十世纪敦煌学
- 网络时代与文史研究
- 《论语》现代读解之认识论前提——“论语随想”五则(一)
- 讀上博五札記(二)
- 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
-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论语》臆说
- 讀上博四札記(一)
- 真伪·是非·先后*——柳宗元以来的《文子》研究综述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与西域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论袁宏道的佛学思想
- 释“还民”
- 试论中国古籍数字化与人文学术研究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的多元化
- 《孔子诗论》五题 I
- 读《元典章》校《元史》
- 《三国志》裴注研究
-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
- 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
- 2007-06-27楚竹書《內禮》、《曾子立孝》首章的對比研究
- 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戰國楚竹書(四)》有一篇題名為《內禮》的文獻,整理者稱“內容多與《大戴禮記》中《曾子立孝》等篇有關”。[1]其簡一至簡六有如下一段文字:君子之立孝,愛是用,禮是貴。故為人君者,言人之君之不能使其臣者,不與言人之臣之不能事其君者。故為人臣者,言人之臣之不能事其君者,不與言人之君之不能使其臣者。故為人父者,言人之父之不能畜子者,不與言人之子之不孝者。故為人子者,言人之子之不孝者....
- 2007-06-27《吏民田家莂》中所见“馀力田”、“常限”田等名称的涵义试析——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三
- 文物出版社于1999年9月出版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释文(以下简称释文),在其《嘉禾四年吏民田家莂解题》及《嘉禾五年吏民田家莂解题》中,对《吏民田家莂》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名词,已经作了扼要的解释。但是,也有个别欠周详之处,如谓“馀力田,大概是田家‘行有馀力’而自行开垦的荒地”,颇有望文生义之嫌;又曰:“单有一种‘火种田’,亦称‘二年常限’,如4.201、4.202简,熟田亩收四....
- 2007-06-27明刻本《郡县释名》的初步研究
- 我国传统地名学以考释地名渊源为主要特征。这种特征先秦时代已露端倪,东汉时期以班固、应劭的著作为代表而渐趋完善,至南北朝、隋唐以降逐渐走向深入、成熟。然而,自从第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内容的著作《汉书•地理志》问世以来,截止宋元时代,从未有过单独考释地名渊源的专门著作。班固的《汉志》是我国正史地理志的开创之作,它对地名渊源的诠释仅有60处,只占全书4500多处地名的1.3%;应劭著有....
- 2007-06-27金元之际诗僧性英事迹考略
-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討了金元之際北方名詩僧性英的生平、藝術成就與交遊方面的一些情況。【關鍵字】性英木庵金元之際,在中國北方佛教界,出現過一位名噪一時的詩僧——性英。元好問稱其爲“詩僧第一代,無愧百年間”,[1]魏初亦盛譽之爲“百年耆舊,一代宗師”。[2]性英在北方文壇,尤其是在詩歌方面的地位,幾乎可與當時另兩位高僧萬松行秀、海雲印簡在禪宗史上的地位相比肩,只不過由於其傳世作品絕少,才沒有引起後人....
- 2007-06-27秦汉史与西方汉学
- 中国史学与伊斯兰史学、欧洲史学并列为世界三大史学。考虑到伊斯兰史学和欧洲史学在起源的阶段有交汇共生的关系,并不象它们在宗教上那样渊源有自、各自独立发展,因而考察中国史学与欧洲史学之间的接触就成为很有吸引力的问题。西方汉学源于欧洲史学,而且与中国史学拥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因而从西方汉学入手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增多比较的机会的办法。从另一种角度看,搞清楚汉学介入中国问题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也是中国学者不能忽....
- 2007-06-27评于君方《观音》(Chun-fang Yu: Kuan-yin:the Chinese Transformation o
- 在中国民众的佛教信仰历程中,固然涌现过若干在民众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佛(如阿弥陀佛、弥勒佛、药师佛等)、菩萨(如弥勒、地藏、文殊、普贤等),它们都曾受到过中国民众热烈的追捧和崇拜,但就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佛当首推释迦牟尼,菩萨当首推观音。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国民众的观音崇拜事实上已经超过了包括释迦牟尼在内的所有佛、菩萨,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本土,直至今天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中国民众的生活....
- 2007-06-27内蒙古赤峰宝山辽壁画墓“寄锦图”略考
- 1993年和1996年,考古工作者对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沁旗宝山辽代早期契丹贵族墓地进行了发掘,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发现了大量壁画。分布在2号墓墓室和墓室内石房的壁画约有60平方米,现存近30平方米,其中尤以石房的壁画最为精美。石房紧贴墓室后壁起建,由整块石材构建而成,东西长3.2(内壁2.7)、南北宽2.97(内壁2.45)、高2.18(内壁1.96)米,内外及顶部磨光作画。石房外壁正面(即东壁)....
- 2007-06-27我读《东晋门阀政治》
- 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已经出版十几年了,相关的书评时有所见。我也想写,但又有种种顾虑,一直希望在别人的评论看到自己想说的话。可是这个想法每每落空。看来,自己想说的话还得自己说。《政治》一书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与通常皇权至上的时期不同,东晋一朝出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特殊政治局面。最开始是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即士族琅邪王氏与皇帝司马氏共治天下。由于士族并非一家,彼此间势力强弱有变....
- 2007-06-27《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
- 《南北朝时期淮汉迤北的边境豪族》(东方历史学术文库)韩树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字数:189千字书号:ISBN7-80149-999-9/K·134定价:20.00元【目录】导言(1)第一章青齐豪族在南北朝的变迁(1)第一节刘宋泰始以前青齐豪族的遭遇(1)第二节青齐豪族与南齐高、武二帝关系之探讨(8)第三节"淮蕃海捍,本出北豪"的形成及其破坏(11)第四节魏孝文帝时期的南北形势....
- 2007-06-27评曹旅宁著《秦律新探》
- 《秦律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曹旅宁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系《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中的一种。此书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为主,对秦律渊源、秦律特征、秦律的经济管制、秦律与汉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尽管如作者所言,“本书不是对秦律的通论,而是若干专题研究的结果”,但实际上此书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称之为秦律研究的“小百科全书”,亦不为过。秦律材料已被运用到极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
- 2007-06-27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其西北之路
- 1993年7月6日至9月20日,我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山郁夫丝路研究奖学金”资助,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在蒙古、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和我国新疆西南的阿克赛钦地区及西藏西北的阿里地区考察古代交通。我这次实地考察的重点是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其西北之路,包括:西藏最早通新疆之路,喀喇昆仑山区的古代交通,吐蕃(629—848)西进中亚之路,葱岭山区的南北交通....
- 2007-06-27The Water God’s Temple of the Guangsheng Monastery
- TheWaterGod’sTempleoftheGuangshengMonastery:CosmicFunctionofArt,Ritual,andTheater(byAnningJing,Leiden;Boston;Köln:Brill,2002,294pps,90pls.)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对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当时还属赵城....
- 2007-06-27唐代道教与国家礼仪——以高宗封禅活动为中心
- 一、问题的提出宗教对于汉唐之间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巨大作用,虽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还有进一步具体分析的必要。事实上,宗教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刻地渗透到中古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映在正史中则是《魏书·释老志》的出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封建王朝的礼仪制度也曾与之发生了某种互动关系,而以道教更为突出。这一课题近年来颇受学界瞩目,例如劳格文(JohnLagerwey)先生曾揭示了道教的醮坛与汉代郊祀坛的渊....
- 2007-06-27高句丽遗民高足酉墓志铭考释
- 前言有关高句丽、百济遗民的最初研究,当首推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者罗振玉。罗氏收集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在洛阳北邙山一带发掘面世的高句丽遗民泉男生、泉男产、泉献诚、高慈、高震、泉毖,以及百济遗民扶余隆的墓志铭,编成《唐代海东藩阀志存》一书。在该书中,罗氏对诸墓志铭一一跋证考辨,其中的许多看法,至今仍为海内外众多的研究者所信从。在中国大陆地区,八十年代中期,以及九十年代之后,有关唐代的金石墓志汇编类书籍....
- 2007-06-27论《吏民田家莂》的契约与凭证二重性及其意义——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二
- 关于1996年10月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国嘉禾四年、五年《吏民田家莂》的性质问题,1996年以后见于报纸的几次报导,均称之为土地租佃契约;1999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田家莂〉》简册上册,亦主此说,它在《嘉禾四年吏民田家@①解题》中说:“这是嘉禾四年长沙郡临湘侯国(县)田户曹署官吏制作的一种莂券,莂券记录了居住在当地的州郡县小吏与百姓佃租官家田地的块数、亩数、当年受旱与正....
- 2007-06-27黄土高原考察琐记
- 提要这是一篇考察黄土高原的回忆录。由于一些机缘,得遍历黄土高原各处。在考察过程中,得以确定若干故城关隘的遗址,辩明几条交通大道的通塞,从而论证前哲时彦的讹误不实之处。黄土高原早在远古时期即已辉煌昌盛,其后历久不坠。可是现在却已残破不堪,许多地区沟壑纵横,难有平坦之地。这是长期侵蚀有以致之。积疚既明,或有助于黄土高原的治理。关键词黄土高原故城关隘侵蚀沟壑一1972年考察以前的旧事我在黄土高原上从事考....
- 2007-06-27读长沙走马楼简牍札记之一
- 1996年7月至12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对长沙市走马楼的古井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简牍。《文物》1999年第5期发表了《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摘要报导了已经整理的一万枚简牍中的部分内容,令人振奋不已。听说文物出版社也已出版长沙走马楼简牍中已整理的一万枚简牍的释文,我虽已订购此书,但久待不至。因此,只能就《简报》及同期《文物》所刊《长沙走马楼简牍整理的新收获》一文所公布....
- 2007-06-27讀楚竹書《内豊》篇箚記
- 一簡一:“君子之立孝,是用,禮是貴。”原註:“’,‘愛’的古字。竹書‘’(愛)和‘忠’在字形上有近似處,‘’或誤摹為‘忠’。”案:“”(愛)字《大戴禮記·曾子立孝》作“忠”,應該是同義換讀。《呂氏春秋·慎大覽·權勳》:“故豎陽穀之進酒也,非以醉子反也,其心以忠也。”高誘注:“忠,愛也。”《韓非子·十過》:“故豎穀陽之進酒,不以讎子反也,其心忠愛之而適足以殺之。”又《飾邪》:“故曰豎榖陽之進酒也,非....
- 2007-06-27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
- 《文物》1999年第5期《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介绍的户籍类简牍中有两枚乡劝农掾所作的券书,内容涉及官府对“吏”及其家人的管理,值得加以重视。这两枚简的形制为木牍,释文与图版分见此期《文物》页19及彩版叁:1和肆:1。不过,释文存在少量讹误,此前我曾做过一些订正[1],最近又有个别改动。先将经过修改的两简释文断句、移录如下:简一(J22-2543)1东乡劝农掾殷连被书条列州吏父兄人名、年纪为簿....
- 2007-06-27说“吏民”——读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札记(一)
- “吏民”一词,文献常见。先秦及记先秦历史的典籍,如《管子》(卷一七)、《墨子》(卷一四)、《商君书》(卷五)、《战国策》(卷四)、《晏子春秋》(卷一)等,均屡见“吏民”称谓。秦汉史籍,如《史记》、《汉书》、《后汉书》,“吏民”称谓出现更为频繁。同时的出土文献,如《祀三公山碑》(见《汉碑集释》),睡虎地及居延、敦煌、疏勒河等地出土秦汉简牍,“吏民”称谓也经常见到。也许就是因为过于常见,才没有引起学者....
- 2007-06-27研治古代文史的必备入门书籍——读黄永年先生著《古文献学四讲》
- 在现代社会中,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具备某些必备的基础知识,不然你无法入门。从事中国古代文史方面的研究,则首先需要对于古代文献具有相应的了解。道理很简单,历史已经远去,我们只能主要依靠古代文献的记载,来尽可能地接近和认识当时的面貌。所谓古代文史,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但严格说来都可以概括在泛义的历史学范畴之内,因为文学史、哲学史也都属于历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史学家傅斯年是极力主....
- 2007-06-27读《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 黄永年先生是著名的古籍版本和文献学家,也是研究唐史卓有成绩的学者,同时还精于篆刻。他治学勤奋,在许多领域都有建树,但由于被错划“右派”以及随之而来的“文革”,他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在他年过半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刊布的。近来,前后结集出版了《文史探微》(中华书局,2000年)、《文史存稿》(三秦出版社,2004年)、《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
- 2007-06-27佛教与宋明理学的和合人文精神
- 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无论是儒、道、墨,还是释,都认同、承传和合人文精神。不管是天地万物的生生,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的相互关系,还是政治结构、化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审美,都贯通着和合。(一)先秦时期,《左传》和《国语》都记载着和同之辩。“和”作为当时社会文化方式的选择,是人对社会生活各个层次、各种冲突现象和谐的认识之提升,也是对自然、社会现象后面是什么状....
- 2007-06-27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
- 案头摆着三巨册新买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下简作《提要》)。近年来我已减少买书,但对工具书情有独钟,作为例外,仍注意购进。这是《人民日报》社柯愈春先生撰著、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全书五十八卷,我逐字逐句读了书序、后记、开头十卷,其他各卷和索引随手翻阅过,今据此试作评论。一我在求学期间读过数十种明清人诗文集,参加工作后又读清人别集,多少了解其史料价值。但清朝灭亡已近一世纪,清人别集有多少种?....
- 2007-06-27别出心裁的断代经济史--读何德章著《中国经济通史》第三卷
- 过去几十年间长期成为关注热点之一的经济史研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著作,包括卷帙多少不等的经济通史或断代经济通史。这一领域近来则逐渐遭到冷遇,这种背景下面世的由赵德馨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吹来了一股新风,显示了新的气象。这里仅就何德章所撰的第三卷,即魏晋南北朝部分(以下简称何著),作一简要的评论。何著共九章,59万字,第一章绪论,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与学术史,....
- 2007-06-27“文化”的原典意义发微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原典中“文”的内涵是不同质的事物和力量之间的相互交融感通,其中心应该是关怀并挺立独立的生命的高贵和尊严;“化”则是人类不断迁善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垂范,其中包含着原儒基于人性本善的德政学说;因为文化活动本身是为了实现人的高贵,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所以,文明本身就应该是目的,而不是工具。文章最后提出,最为有效的文化是德政,最高形式的政治是文化。关键词:文化,文明,德政关于“文化”....
- 2007-06-27也說“交交鳴█”
- 楚竹書《逸诗》“交交鳴”一句的釋讀,目前出現了較大的分歧。馬承源先生認為:“”,从鳥,於聲,即“鳥”之古文。《說文·烏部》:“烏,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亏呼也,取其助氣。故以為烏呼。”又云:“,古文烏,象形;,象古文烏省。”[1]如此,“交交鳴”就讀作了“交交鳴鳥”。李零則將“交交鳴”讀為“交交鳴烏”。[2]目前網上李锐[3]、季旭昇[4]、秦樺林[5]都持此說。特别是李銳的論證最為詳盡,他認為....
- 2007-06-27楚簡《仲弓》篇與《論語·子路》篇仲弓章對讀劄記
- 《論語·子路》篇仲弓問政章有“仲弓為季氏宰”的記載,但此“宰”是“家相”還是“邑宰”,歷來就有不同的說法。梁皇侃《義疏》:“仲弓將往費為季氏采邑之宰。”[1]是為“邑宰”。而宋李如圭《儀禮集釋》卻說:“仲弓爲季氏宰,家相也。”[2]案:《左传·定公十二年》有“仲由為季氏宰”說、《禮記·禮器》有“子路為季氏宰”說、《孟子·離婁上》有“求也,為季氏宰”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說:“冉求字子有,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