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哲学 点击榜
- 远德玉技术过程论思想评析
- 自我批判是哲学创新的生命力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源流
- 对我国哲学思想批判探讨
- 从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论”
- 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价值观
- 韩非对管仲法治思想的评说
- 李大钊易学思想及其早期哲学
- 庄子思想的当代性
- 李泽厚美学批判的研究
- 帛书《易之义》键川、阴阳、刚柔、文武思想合论
-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当代视角
- 论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知识论的扬弃
- 解析老庄思想与后现代主义
- 波普尔“历史非决定论”思想产生影响的原因探析
- 蹕溤笭?郤佷砑場抻
- 贺麟法治类型说浅析
- 关于梦的分析论文
- 现代人的自由悖论
- 社会正义与道德意识的自觉
- 有关教育哲学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探索
- 现代人佛教的精神修养
- 解读《道德经》中的自由思想
- 对价值观上的真与假的界限研究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中国化
- 真理符合论与虚无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论人生目的
- 理想,应该是情理之想
- 马哲课论文:人生是为了“享受快乐”—谈谈我眼中的“人生”
- 原创论文:论虚与实
- 2007-05-22中庸之道:作为一种全面深邃的文化理想
- 一、“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文化理想:当下地打开天下,个体地接纳全体大自然可以打开的三本,也即载物之地、覆物之天、成物之人,可以在任何一个个体生命、任何一个存在物那里打开,如同在手、足或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发现整全的身体的总体信息,因而,世界全体总是在抵达它的每一个区域,而任何一个存在物也都以它的方式,在抵达着世界总体,将世界在自己的不同部位以全息胚胎或映射区域的方式保持下来。中庸之道将人的生命....
- 2007-05-22普遍主义的高度、浪漫主义的深度、人本主义的限度
- 只有在事情似乎要出现分裂的时候,就是说,只有在长期持有的和普遍关心的信念受到威胁的时候,哲学在文化中才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这种阶段,知识分子用一种想象的未来去重新解释过去。他们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上提出了许多看法,其中一些人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赢得了在“伟大哲学家”行列中的地位。例如,当祈祷者和神职人员开始被受到怀疑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使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观念,认为人类与腐朽的野兽是....
- 2007-05-22形上的对象、语言、使命的超验性,及其与哲学的差别
- 摘要:本文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形上对象的论述着手,从柏格森、卡尔纳普对形上与科学在语言上的差别的阐释以及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的非超验性言说中,得出形上的对象、语言、使命的超验性的结论,并考察了形上书写、形上本文的独特性和个别形上体系的共同性,最后展开了对形上的人文性、形而上学中的形下倾向的批判,把形而上学与哲学区别开来。关键词:形上对象、超验性、形上语言、形上使命、形上书写、形上本文、个别形上体系、形下....
- 2007-05-22人道主义的穿越——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比较
- 内容提要:人道主义思想,既分为广义、狭义上的,也有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宗教的等等,但无论如何分法,人道主义基本上都可分为(1)历史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2)社会伦理哲学或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无论是马克思哲学还是西方哲学,它们都拥有这两种人道主义的内容。但是,马克思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主要地是作为(2)来出现,并一直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原则和价值指引;虽然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曾有过(1)这个....
- 2007-03-03心事哲学Philosophy of Heart
- 1。心智和心事(MindandHeart)心灵(consciousness)在哲学上主要被看作是心智(mind),尽管从可能的用法上看,心智是相当广义的,似乎可以包括许多种心理活动,但是理性思维显然被认为是其中最主要的和最具决定性的,大概处于管理者和立法者的地位。理性之外的其它那些心理活动,就被定位为肉体性的(body)。各种感觉以及像弗洛伊德发现的那些非理性的、无意识的欲望和冲动,通常被认为更多....
- 2007-03-03自由主义与正义的重要性
- 这是一篇关于自由主义的论文。我所关注的自由主义是一种在现今道德哲学、法哲学和政治哲学中占有突出地位的自由主义版本:在这种自由主义中,正义、公平和个人权利的概念具有一种核心地位,而其哲学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康德。作为一种断言权利优先于善、并与功利主义概念相对立而加以典型定义的伦理,我所了解的这种自由主义最好应描述为“道义论的自由主义”,对于我认为熟悉这一学说的人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可怕的名称。“....
- 2007-03-03传统形而上学的价值及其限度——从“生命现象”的视角看
- 内容摘要:反思传统哲学的价值,实质上就是反思传统形而上学的价值。只有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即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一种以理论形式所表达的人们超越“未成年”的幼稚状态并追求自身“成熟状态”或“理想生命”的一种心理定势和生命冲动,才能抓住形而上学的核心。从“生命现象”的视角出发,将使我们看清形而上学所包含的“启蒙精神”、“反思批判的自由精神”和“乌托邦精神”在促进“人的成熟”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价值....
- 2007-03-03梦想与实现
- “意识的改革只在于使世界认清本身的意识,使它从迷梦中惊醒过来,向它说明它的行动的意义……世界早就在幻想一种一旦认识便能真正掌握的东西了。”[1843年马克思致卢格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18页。]“这些[民歌体]诗原来在我的头脑里已酝酿多年了。它们占住了我的心灵,象一些悦人的形象或一种美梦,飘忽来往。我任凭想象围绕它们徜徉游戏,给我一种乐趣。我不愿下定决心,让....
- 2007-03-03自由观
- 孟德斯鸠(Montesquieu)用“自由”这个词所意谓的东西并不是在他对自由概念的正式定义(也是通常的定义)——“自由即在于做法律不禁止的事情的权利”中所能发现的,只有在他对别的社会和政治观念的评述中才能理解他所持的一般价值尺度。孟德斯鸠不是那种迷恋某种单一原则、力图根据某种基本道德原则或形而上学范畴安排和解释任何事物的思想家,他并不认为依据某些形而上学的范畴一切真理必然都能得到系统的说明。孟德....
- 2007-03-03语言在多大程度上规范思想
- 我们这里必须阐明的首要一点是:为什么这[按:指标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背后隐含对我们思想的何种怀疑或何种批判?它是对下述问题的根本怀疑,即,我们是否有能力根本摆脱我们的语言教育、我们的语言教养以及我们以语言为媒介的思想方死的魔力,学会去和与我们的前见解、前结构、前期望不相符的现实打交道。这种怀疑存在于目前条件之下,例如联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人类的此在意识日益不安。这是一种缓慢侵入我们一....
- 2007-03-03论诚实
-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摩西第九诫“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问题的背景诚实英文为honesty,它的同义词有真诚(sincerity)、诚信、老实、诚恳、真实等。它的反义词是虚伪、虚假、造作、狡猾、说谎、言行不一等。诚实是人类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从小我们就知道“做人要诚实”,但等到我们长大,却发现很多人都是“不诚实”的。“老实”....
- 2007-03-03弗洛伊德笑论批判
- 理论的突破常常生长于对以往理论大家思想的再思考之中。在西方喜剧理论史上,弗洛伊德的笑论思想富有重大理论启发价值,备受重视。我国学术界对弗洛伊德笑论的研究却一直处于译介和初级评价水平上,更不要说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美学转换工作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则弗洛伊德笑论深层心理依据的难以验证性和理论解释上科学与玄学成份的冲突性,使人们对其评价的难度加大;二是旧理论框架的限制和新理论框架的模糊造成评价....
- 2007-03-03事实与价值
- 摘要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始终是价值哲学讨论核心问题之一,而“价值事实”与“非价值事实”概念的引入,无疑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由此看到了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与联系,进一步得出了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的结论。关键词价值事实非价值事实1事实与价值关系的演化在哲学领域,“是”与“应当”的关系问题是导源于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将“事实”与“价值”分离,是西方文化的传统。在西方哲学史上,英国哲学家休谟首次提出....
- 2007-03-03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及其社会集团理论
- 一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在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垄断时期,随着资本的高度集中,社会也以一种外在于人的力量压抑和窒息着个体的人,存在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对个体的人的思考。在这种思考中包含着对人的异化的关注、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谴责。但是由于存在主义囿于个体的人,对人的情感、情绪等潜意识的因素作非理性的把握,看不到人的理性的力量,看不到人作为阶级的实践活动能够对社会进行的变革。因而,存在主义陷入到....
- 2007-03-03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 卢卡奇的成名著作叫《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这部著作刚刚问世就遭到了共产国际的批判。50年代以来,这部著作被“重新发现”,并被视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其实,共产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都片面地理解了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部有着很多重大错误的书,但它又是一部记录一位严肃马克思主义者探索成果的书。《历史与阶级意识》包含着走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而卢卡奇却并未有意识地去创建这一思潮。....
- 2007-03-03一个梦的分析
- 本书的开场白即已标出我在梦的观念所受传统看法之影响。我主要想让人们理解“梦是可以解释的”,而已经讨论过的那些对梦的解释所作的贡献,其实不过是我这份工作的附加物。在“梦是可以解释的”这前提之下,我立即发现我完全不同于时下一般对梦的看法——(事实上几乎所有梦的理论,仅除了休奈尔的以外),因为要“解释梦”即是要给予梦有个“意义”,用某些具有确实性的,有价值的内容来作“梦”的解释。但,就我们看得出的、梦的....
- 2007-03-03价值之真与假的界限
- 价值观上的相对主义,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主潮。在我国,国门打开以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对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中心状态的疏离,更强化了这种价值相对主义思潮之流行。于是,非中心、边缘化、多元化、解构、非确定性等等名词纷至沓来,充斥学者文人笔端,蔚成一种时尚。平心而论,价值相对主义的这种流行,有其内在的理论、文化、社会原因,具有相当的进步性,尤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更内涵着一种肯定人性个体性之平等....
- 2007-03-03论批判的终结
- 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倍受青睐。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批判滥觞。在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再一次滥用批判,把哲学批判发展到顶点,以致于再也无路可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因为,这种批判对现实中的一切存在所作的绝对否定,使哲学不再是人类的理性,而完全成为哲学家愤世嫉俗的牢骚。一.把....
- 2007-03-03克服虚无主义
- 一、汉斯·约纳斯(HansJonas,1903-1993)是国际学术界研究诺斯替主义的著名学者,对古代诺斯替主义的哲学式研究的开创者。他的《诺斯替宗教》一书动笔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才于五十年代完稿,岂今仍然是诺斯替主义研究领域的经典。1)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约纳斯同时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和新约学者布尔特曼(RudolfBultmann)的学生....
- 2007-03-03自我修养与自我创新:晚年福柯的主体/自我观
- 哲学——或扩大而言——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大抵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偏向非个人化的哲学论述(philosophicaldiscourse),偏重概念思辨或语言分析,哲学纯粹作为一种思辨或论述,和思想家的性格或生活没有必然的关系,甚至经常要把二者分开,以求“客观”;另一种是偏向个人化的哲学生活(philosophicallife),把哲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philosophyasawayoflife),....
- 2007-03-03关于自由的一种存在论观点
- 1.关于自由的准备性理解自由、幸福和公正是在伦理学中必须讨论的三个基本问题,但是,自由并不是伦理学问题,而是伦理学的哲学基础问题(与之不同,幸福和公正则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这样一个细微的区分并非没有必要,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绝大多数人都把自由看作是一种价值,而这是一个细微但是重要的错误。价值意味着关于各种事物的一种评价标准和生活偏好,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因此总能够选择或者拒绝某种价值。假如把自由....
- 2007-03-03形而上学引论
- 自实证主义兴起之后,形而上学便不断面临各种形式的诘难1。20世纪的后期,随着"后形而上学"2等提法的出现,形而上学似乎进一步被视为已经终结或应该终结的历史现象。然而,作为对存在的"总的看法"(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第168页),形而上学的消亡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哲学家的拒斥或疏离;人类思维的历史早已表明:"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同....
- 2007-03-03言说与存在---心学的一个向度
- 在形上的层面,心学以存在的追寻为其内在向度;后者在逻辑上关联着名言之域与超名言之域:无论是内在的心体,抑或普遍之道,其"得"(达到)和"达"(表达)都难以离开名言的作用。心体与道能否说以及如何说,"说"与"在"如何定位,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使心学在更深的层面得到了展开。一、心体与言说王阳明以成圣为终极的追求。从形而上的层面看,走向理想之境(成圣)与重建心体有其逻辑的联系:心体作为内在的本....
- 2007-03-03自由、平等与社会正义的比较性视角──以罗尔斯、诺齐克和哈耶克三人为例的考察
- 正如麦金太尔(MacIntyre)在《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WhoseJustice?WhichRationality?)一书标题中很有象征性所发问的“谁之正义”那样,“正义”观念一直是在人们诸种不同甚至是对峙的立场和解释中展开的。单就西方传统来说,就足以能够提供这一立论的充分根据。麦金太尔对西方“正义”观念的历史或传统“叙述”表明,“存在着多种正义而不是一种正义”。这在本文将要讨论的罗尔斯(....
- 2007-03-03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
- 20世纪即将结束,当人们回顾这一个世纪的哲学情形时,不免深深感到人们并未摆脱“物自体”,“本体”的困惑和萦绕。不错,人们以为早已告别了“物自体”,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体系似乎早将康德的“物自体”“消化”掉了:“本质”通过“现象”“显现”出来,于是有“现象学”——“显现学”、“现象学”到了现在,胡塞尔扬弃了黑格尔的“辩证的”、“历史的”“过程”,把“本质”与“现象”统一,看作是“直接的”,无需任何外在的....
- 2007-03-03克服虚无主义——约纳斯的哲学生物学、伦理学与创造神学述介
- 一、汉斯·约纳斯(HansJonas,1903-1993)是国际学术界研究诺斯替主义的著名学者,对古代诺斯替主义的哲学式研究的开创者。他的《诺斯替宗教》一书动笔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才于五十年代完稿,岂今仍然是诺斯替主义研究领域的经典。1)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约纳斯同时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和新约学者布尔特曼(RudolfBultmann)的学生....
- 2007-03-03至上性追求中个人的哲学思考
- [内容提要]:本文以西方哲学史上几位哲学家对人的问题的理解为例来探讨人在哲学中特别是形而上学中的地位。首先笔者阐明对于形而上学的理解,说明哲学是通过形而上学探寻和表达人的意义的。其次提出哲学的本性是对话性。再次,阐述人的本性的神圣性就是哲学的形而上学的本性,再次,通过对分析哲学的批判来说明真正的哲学离不开活生生的个人。最后,通过对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的考察,澄清现代人的哲学追求。[关键词]:形而上....
- 2007-03-03从感觉开始
- 我们的确要从感觉开始。要是对所探讨的没有感觉,说来说去不都成了耳旁风?但感觉经验论者不是从感觉开始的。后来的人从感觉资料(sense-data)开始,休谟从印象(impression)开始。据休谟,印象相互分立各自分明,这与一般所说的感觉差不多正好相反了。“我模模糊糊有个感觉。”对儿女,对民族,对情人,富有感觉之处总是剪不断理还乱。整得太清楚就没感觉了。不仅感觉的内容是混沌的,感觉之间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