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的教育机构和高校为主。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高校自身的努力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的推动,促使世界相关国家政府的教育和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开放中医药教育市场,帮助这些国家建设中医药教育、考试、注册和认证机构,通过这些具体工作促进中医药及中医药教育事业在各国的兴起。
(三)推进高校的中医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一所高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犷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紧紧围绕中医药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建立健全我国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一方面,要重视中医药理论与基础研究,在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领域寻求新突破;另一方面,要以临床重大疑难疾病研究为切人点,推进中医药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同时,要努力弘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多学科集成创新推进新药创制。为此,要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学术大师和科技领军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文化,着力推进科教经、产学研结合,力争在解决中医药关键问题、实现理论与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四)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国际交流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其实质是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并充分向外国开放本国的教育资源,以促进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必须用好用活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加强学术交流。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医疗、科研和学术交流的合作关系。1987年,在我国北京成立了由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有5万多成员的世界针灸联合会,这是最早把总部设在我国并由我国担任主席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在北京注册、成立于2003年9月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是一个层次较高的国际性学术组织,现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会员186个。其设立的标准化建设委员会、考试与测评委员会、道德委员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临床工作委员会、科技发展委员会等咨询协调机构,在各个业务领域开展研究、咨询与协调工作,发挥了社会团体在学术交流方面的独特作用。世界中医药及中医药教育发展迅猛,各国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也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开展中医药教育的经验,通过交流和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二是加强教师交流。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讲学、搞合作研究,尤其要学习和借鉴现代医学的最新知识,亲身接触当代最新的实验及制药设备,努力提高我国中医药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也要聘请外国专家到中国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三是加强学生交流。大量吸收外国留学生到本国学习、派出本国学生到国外去留学,是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推动本国教育及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我国中医药高校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现实,也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另一方面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规模,切实把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建成世界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