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集中,市场规范、法规完备、监管严格。以香港市场为中心辐射亚洲区域市场,是我国银行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2006年8月,中国建设银行收购了美国银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美国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从而开启了国有银行股改后对外投资的大门。国内银行应该全面整合在港的银行机构,突出主营业务、体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并购后的协同效应。
2.充分把握东南亚市场。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启动,以及新加坡金融中心在该区域的辐射作用,再加上地域相近、文化相通等因素使得东盟国家的银行业也纳入到了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的视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重组本国银行,这为我国银行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机遇。如:2006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和印尼Halim银行股东签署了收购协议,工商银行将收购Halim银行90%的股份。若工行收购成功,将对其在东南亚业务的拓展形成实质性的优势,并且迈出了内地银行在香港地区以外并购的第一步。
3.适当考虑欧洲、北美市场。
对于银行业发达的欧洲北美市场,当前我国银行进入有限,为数不多的机构设置也是以代表处、分行等形式存在。这固然与欧美国家对中资银行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设置较高的门槛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银行业从监管到海外经营体制的规范程度还远远不够。在当前通过并购进入欧美市场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以设立子银行的形式取得所在国的法人资格,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够以相对较少的阻碍进入欧美市场,另一方面所设子银行完全受到东道国法律监管,将以更高的标准从事海外经营活动,有助于不断积累海外发展经验。
4.谨慎对待南美、非洲市场。
对于南美和非洲市场,由于经济环境、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再加上当地政治局势又复杂多变,因而在我国银行海外拓展的区域选择上应放到最后考虑。目前只有中国银行在非洲设有赞比亚分行和约翰内斯堡分行,在南美的圣保罗设有代表处。随着我国对这些地区贸易、投资的不断增加,国内银行可以加快对南美、非洲的了解,在适当的时候谨慎进入。
(三)我国银行海外并购的几个关键点
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海外扩张是国际银行业惯用的业务拓展手段。除了在海外新建分行或子银行,今后我国银行应该更多的运用并购这种方式对外投资,这其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业务互补和服务功能的多元化。
国内银行不能为了单纯的“走出去”而开展海外并购,要将对外投资演化为银行本身发展的一种需求。对于目前均已表明要向国际化发展的上市国有银行来说,并购对象可以是具有一定客户资源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以实现未来业务的综合发展。
2.注重对收购对象的选择。
收购寻求的是对某一市场的快速进入和市场地位或业务优势的建立,所以并购时必须考虑目标银行的市场地位、品牌价值、产品优势以及服务经验等内容。要收购那些市场领先者或具有优势和潜力的资产业务。当前对我国银行而言,通过并购获得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十分注重并购银行的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
3.注重利用海外战略投资者的国际经营经验。
国有银行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均是国际知名的金融集团,有着较为丰富的银行并购经验,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战略协作关系获得其对海外并购的指导参与。
4.注重并购后的整合。
银行跨国并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并购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后对目标银行整合的好坏。银行在跨国并购中要考虑海外机构人员的本地化、经营理念的对接、企业文化的融合、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的调整等内容,以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Pilloff, Steven J.Bank Merger Activ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4-2003, Staff Studies 176.Washington: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2004.
Valentine V.Craig,"China’s Opening to the World: What Does It Mean for U.S. Banks?"FDIC Banking Review,2005.
许南:从并购路径看商业银行跨国经营,《金融论坛》,2005年第1期。
朱海莎:商业银行海外市场与业务发展的路径选择——苏格兰皇家银行国际化的路径变迁,《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