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而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首先就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目前,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新形势,必须努力寻求创新干部队伍的管理方式的途径,为黑龙江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关键词:黑龙江;农村;干部;管理;创新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领导力量,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凝聚力的前沿和关口。要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虽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但能否预期实现目标,农村生产一线的基层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是关键。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新形势,必须创新干部队伍的管理方式,为黑龙江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因此,创新黑龙江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方式,已成为加强和改进黑龙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一、目前黑龙江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领导经济发展,带领致富的能力。农村生产一线的基层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他们是否有驾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是否有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都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黑龙江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素质不高。从文化程度来看,农村基层干部大部分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下。从思想政治素质来看,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对改革的新事物接受不多,缺乏强烈的进取精神; 而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宗旨观念淡化。从领导群众致富能力来看,农村基层干部中有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有的是农业致富能手,有的曾是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真正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后备干部数量有限。从管理经验来看,由于长期缺乏实践锻炼,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经验严重缺乏,工作方法简单,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淡化。另外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思想不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不安心农村工作,当农村基层干部的愿望不强,动力不够。尤其是地处偏远、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更为严重,特别是经商办厂、外出务工的更是无心于当农村基层干部。从而在农村形成了“能干的不愿干,想干的干不好”的局面。感到“无所谓”的人不热心工作,工作上只求过得去的人不求干得好,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能拖则拖,消极对待。由于待遇低,工作辛苦,感到政治上没有奔头,经济上没有搞头,从而不愿当农村基层干部。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基层干部正确理解和把握方针政策的能力不强;二是贯彻执行方针政策不到位;三是正确决策的能力相对弱;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少;五是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不强;六是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弱;七是民主与法治意识淡薄、依法处理各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不强;八是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凝聚和融合农村各种力量的能力弱。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上述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解决好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存在的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创新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方式,在提升服务、创新、带头能力上下工夫,着力打造一支示范型、服务型、技能型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二、创新干部队伍的管理方式的主要途径
创新干部队伍的管理方式,目的是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黑龙江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而创新干部队伍的管理方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创新选育方式,强化绩效管理,打造“发展型”干部队伍;通过改进教育方式,强化技能培训,打造一支“技能型”干部队伍;通过转换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一支“服务型”干部队伍。
(一)创新选育方式。创新选育方式,就要强化绩效管理,打造“发展型”干部队伍。发展是硬道理,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打造一支“发展型”的干部队伍。第一,选贤任能,着力抓班子建设。要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把群众拥护的干部选进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同时,还要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采取竞争上岗的办法,把有责任感、思想解放、勇于创新、能率领群众共同致富、能驾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干部选进村班子,切实增强村班子领导发展、谋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第二,注重选育抓后备干部培养。要注重把农村优秀青年、各业致富带头人作为村级后备力量重点培养,通过给岗位、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成长,为今后担当重任创造条件。第三,健全机制抓工作管理。要对村干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制定以经济工作、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推行量化考核,使他们工作起来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第四,强化民主抓组织监督。由于村两委干部多数推行交叉任职和“一肩挑”,导致了村级权力相对集中,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防止由“一肩挑”走向“一言堂”。在组织监督方面,要建立工作报告、定期考核、经济责任审计、诫勉谈话制度,坚持“从严治官”。在民主监督方面,要抓好群众监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保证村干部依法行使权力,按规定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