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知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资源库,也为企业知识的提升和拓展提供了机会,从而形成了知识的规模投资效应,克服了知识技术的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也降低了企业的知识创新的风险。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了实现集群的协同效用,会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外溢,包括一些核心的技术和知识。因为上游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产品创新,必然要求下游企业的配套跟进,而这种跟进是以知识技术外溢为前提条件的,即便是平行的企业基于合作的契约也会让知识和技术发生外溢,以满足集群的整体需要,这也是集群内企业进行双赢决策的结果。也正是由于有了前面的知识外溢,才使得知识在集群内的集聚成为可能,这种集聚带来的后果就是使原有的知识网络得以丰富,使企业能够充分享受相互的知识外溢带来的好处。整个知识的集聚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集群中的知识的互联互通问题。
第二步是知识的重构。在知识集聚基础上形成的组织间的这种知识互动关系,反过来又会导致知识的重构。这里的重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分解后的重新组合,而是融入了人们的创新性行为的知识再造过程。
在产业集群中,相对成熟的知识在网络中流动和扩散,并在有效的协同环境下,被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吸收和改进。这一过程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类。一是将企业原有的旧知识与从网络中获得的新知识加以结合和重新构建,并摒弃其中的非有效成分,实现知识的二次创新。二是在全面掌握显性知识的基础上去充分认识和识别集群中的隐性知识,力促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因为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和隐藏于习俗下的隐性知识往往是精华所在,所以有必要对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和隐藏于习俗之下的隐性知识进行充分的挖掘,并经过细致的筛选和加工形成企业的显性知识。
通过这一知识重构的过程,可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达到保持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的时效性和一定程度的超前性的目的。而这些知识又会迅速转化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步是知识的涌现。在一个比较完善的集群中,能够通过知识的网络互动增加彼此的碰撞,形成原有组织所不具备的新的知识,这一过程类似于复杂系统研究中的涌现问题,故我们称之为知识的涌现。
当集群中的知识经过前面两个步骤被集群内的企业消化和吸收后,整个知识整合的过程并没有结束。由于创新性知识多出现在知识与知识交界的地方,因此当知识在集群中充分流动和交换时,必然增加了不同知识相互碰撞的机会,从而为实现知识的涌现创造了条件。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更新,流动也会日趋剧烈,这样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发生知识的爆发性涌现,形成一些全新的、以往集群所不具备的知识。而且当企业间外溢知识不断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同时企业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也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那种偶然性的知识涌现则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通过上述的三个步骤,就基本实现了对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管理工作,当然这里谈的三个方面只是其主体部分,在具体的知识管理中会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变化,其核心仍然离不开上述的三个方面。
四、结论
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产业集群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使得知识技术在集群内可以充分流动,而这种流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知识技术的发展。所以,在集群内进行的知识管理,必然是要推动这种流动的加速,并在流动中实现有效的知识整合,将知识技术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魏守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财经问题研究,2002,(1).
3.彼得F.德鲁克等,杨开峰译.知识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金镭.论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整合.学术研究,2003,(23).
5.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中国软科学,2003,(1).